近两个月,由于采访或者参加行业会议的机缘,笔者有机会接触大视频行业内一些关键机构的关键人物,并了解他们对大视频行业发展的看法。加上个人对行业的一些分析,初步有一个判断——2014年或许会成为DVB+OTT的大年。以下就按时间倒序,跟大家分享一下在4个具体时间点上所了解的信息以及个人的一些理解。
【时间点1】12月17日,杭州,华数广电DVB+OTT方案出炉
12月17日,华数传媒在杭州召开了“华数广电OTT产业链开放式解决方案发布会”,提出“华数广电DVB+OTT产业链开放式解决方案”。笔者代表中广互联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并在会后采访了华数传媒乔小燕副总裁。
华数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分工模型和商务模式。
基本商务模式为:华数提供OTT业务平台及内容,同时提供流服务能力;广电网络自行采购机顶盒并提供DVB业务,DVB业务收入归属广电网路,在增值的OTT业务中,华数和广电网络按照6:4分成。
如需要华数提供机顶盒,商务模式为:华数在三年之内,按照每户每月8元向用户收取机顶盒费,同时华数提供OTT业务平台、内容及流服务能力,在OTT业务上,华数和广电网络按照7:3分成。
乔小燕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华数DVB+OTT方案与有线运营商之间是紧耦合关系”,“进入有线运营商市场,我们的方案核心是像用户管理、认证鉴权等重要的管理一定是广电来做”。
个人的理解是,这个方案特别强调给广电网络吃一个“定心丸”,比如特别明确提出,“广电网络在DVB+OTT发展模式上拥有最大化的自主性,在保有自身用户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丰富和优质的互联网内容聚合及互联网应用服务”。
华数很特别——同时兼具有线运营商和OTT平台方的双重身份,众所周知,二者之间的博弈本身就很激烈。所以,双重身份,既意味着资源的优越性,也意味着左右手互搏的挣扎。笔者记得在参加2012年杭州ICTC的时候,华数高管在一场公开讨论中对此并未讳言。
时间行至2013年12月17日,华数此次公布的DVB+OTT方案,首先将DVB的优势放大,“我们本身是有线运营商,理解运营商的需求”,“我们的方案适合运营商的网络”,“适配各种终端”;同时,OTT的优势也在放大,“我们是OTT平台方,有大量的优质节目”,“在内容上,除了华数数百万小时的媒资库内容外,华数作为互联网电视播控牌照方审核大型互联网企业如优酷等正版视频资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华数在广电云计算技术方面有比较好的积累。对于一些网络环境和终端环境都比较初级的地方,基于云的低成本方案,对DVB+OTT的推动有很显著的作用。
【时间点2】12月13日,上海,爱奇艺对DVB+OTT的认识
12月13日,第二届DVB+OTT论坛年会(简称DOF2013)在上海举行 。爱奇艺段有桥副总裁在当天下午做了一场非常有趣又有料的演讲 ,笔者听得非常用心。
他透露,“爱奇艺PPS即将携手有线网+终端厂商+合作伙伴推出跨界融合的DVB+OTT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并明确表示,“我们坚信DVB+OTT一定会成为主流视频媒体、主流视频平台”。
在这场演讲中,笔者受益最大的一点是段有桥对有线网如何经营DVB+OTT的看法——“业务的SP化+运营的社会化”。
个人对此的理解是,“业务的SP化”意味着有线运营商开放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务;“运营的社会化”意味着运营思路或许也要从“一元主体”过渡到“多元主体”,利益共享并且风险共担。
对于前者,或许大多数有线运营商并没有太大异议,毕竟有线网络建设开放平台这两年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但是对于后者,“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争议。
事实上,华数的广电DVB+OTT方案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华数希望借此参与到更多地方的运营中去。
爱奇艺这两年的发展顺风顺水,首先是被百度全资收购,成为百度旗下全资子公司,背靠大树好干活;第二,今年爱奇艺收购PPS,补齐移动端的短板;第三,今年下半年与TCL和创维合作,相继推出OTT电视和盒子产品。不可忽视的是,爱奇艺是我国七大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之一的银河互联网电视的股东。如此一来,爱奇艺已经在大、中、小三屏有了坚实的布局。
12月13日这天的DOF2013论坛上,有一场以“DVB+OTT商业模式及有线行业战略定位”为主题的对话。段有桥在对话中说得很直白,“你与合作伙伴谈的最关键的不是技术、产品、运营,而应该先谈利益。你有啥,你要啥;我有啥,我要啥。除了用户体验没有需要突破的东西,最难的是利益切分”。
他分享了一个认识,“中国每个产业环节大家都谈开放,但是开放的东西形成不了商业模式,真正封闭的东西才有商业价值”,“产业链上下游要谈清楚,不要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攥在自己手里”。
(未完待续)